阴阳五行的五行是什么意思
五行是很多风水大师都需要去了解的,具体的五行是什么意思,其中又有什么更高深的含义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五行的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1.阴阳五行八卦之五行
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大类物质构成的,即五行,并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解释世界的运动和变化。
五行分类,是把具有相似性质的事物或现象,分门别类地归到各个五行中去。
譬如山,它应该归到哪一种五行去呢?我们知道大多数山上有土,可以长树,长草,甚至可以种庄稼,而这些与土的长养、化育的性质很相近,所以它的五行划定为土。但有些事物的五行属性比较混乱,既可以归到这个五行中去,又可以归到另一个五行中去。
2.五行的起源
五行学说的产生时间,现在的学术界尚没有一致的看法。
有的认为是汉朝的董仲舒创立的,显然不对。还有人认为,《国语·郑语》中有“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所以起码从春秋时,五行学说就非常流行了。
《尚书·大禹谟》中说:“禹曰:……水、火、金、木、土、谷,……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这里提到的水、火、金、木、土和谷,被统称为“六府”。在《尚书·甘誓》中帝启称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以此来看,似在夏朝时就有了简单的五行概念。但梁启超说,这里说的五行另有所指,与我们现在谈的五行,不是一个概念,不能相混。
笔者认为:五行学说来源于“六府”,应该是没有多大的疑问的。“六府”,是古代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当时政府的职责主要是管理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农业,所以设置了金、木、水、火、土、谷共六个政府部门,每个府各管一个行业。
正像十天干可能来自商朝国君的名字一样,五行学说源自六个政府部门的名称也没有什么说不通的。
古人从“六府”及管理的六个行业之间相互关系,创立出六行学说,是一件极其自然的事。六行学说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谷的性质与木的性质雷同,属于重复概念,所以剔除,因此六行变成了后来的五行。或许古人也搞精简机构,谷府与木府得以合并,只剩下了五府管事,所以六行学说从此演变为五行学说。
3.五行的性质
木有生发,条达的性质;火具有炎热,向上的性质;土有长养,化育的性质;金有清静,收杀的性质;水有寒冷,向下的性质。
五行生克:
在五行学说看来,事物与另一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五行之间的生克方式进行的。
相生,有滋生、帮助的意思。相克,是制约、陷害的意思。
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4.五行亢乘
事物发展到极点,为太过,为亢。在五行中,一个五行太过,就不能再对其它五行进行生或克。
如在一个八字中,水太过,而木很少,水多木漂,水就不再生木了;水太少,火很盛,用水克火,火会燃烧得更旺。
5.五行反克
反克是五行之间存在的另外一种生克方式。比如说土是克水的,但土衰水旺的话,水也能克土。
同理,水衰火旺,火能克水;火衰金旺,金能克火;金衰木旺,木能克金;木衰土旺,土能克木。
实际生活中也大量存在这种现象。如人们用土围成堤来抵挡洪水,即土克水,可洪水太大了,反倒冲毁土堤,变成了水克土。水是用来灭火的,即水克火,可把少量的水洒到大火上,不但不能灭火,反倒助长了火势,变成了火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