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有哪八大民间禁忌
冬至有哪八大民间禁忌
一、冬至这天忌讳回娘家
冬至是民间传统大节,部分农村地区有冬至这天出嫁闺女忌讳回娘家的说法,民间俗语说:冬至回娘家,彷死老公公;冬至是交九的'第一天,也有谚语说:不忌数九,跟魂走的说法。
二、冬至时节忌讳嫁娶
在农村部分地区,冬至时节是民间祭奠先祖祭拜亡亲的节日,民间认为,冬至前后忌讳嫁娶,农村俗语说:冬至嫁娶,自取其辱;说明冬至婚嫁与冬至祭奠的氛围不符。
三、冬至时节忌讳乔迁
冬至时节,是民间传统拜祭先祖亡灵的日子,民间认为,冬至这天是恶日,浊气流动旺盛,不宜乔迁;民间也有俗语说:冬至搬家,墙倒屋塌。
四、冬至这天忌讳开行纳市
冬至这天,是缅怀先人思念亡亲的日子,民间充满悲伤思念的氛围,因此,在冬至这天开行纳市是不合时宜的,农村老话说:冬至开市市不兴,冬至纳财财不旺。
五、冬至这天忌讳探望病人
老辈人的讲究说法,冬至这天忌讳探望病人;因为在民间冬至是给先人上坟祭奠的日子,如果冬至探望病人,会被认为有诅咒的寓意。
六、冬至这天忌讳串门
部分地方农村,忌讳冬至这天别人来串门,特别是守孝期间的人更不要串门,否则会引来别人家的不满,民间有俗语说:冬至路过人家门,轻抬脚步别惊人。
七、冬至祭奠忌讳晚归
民间老话说:冬至忌远行,黄昏忌不归;意思是冬至这天,早上出门不要远行,如果非要出门,以黄昏为界,太阳落山之前要归家。
八、冬至忌讳同房
冬至忌讳同房的说法从古代传袭至今,传统观念认为,冬至阳气尚微,阴阳不调,不利于后代的繁衍,还会产生祸端,因此,冬至行房需谨慎。
冬至吃汤圆的由来和寓意
1.寓意团圆
冬至吃汤圆实际上意味着圆圆的。因为汤圆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食物,它的形状是圆的,一般在元宵节吃,这意味着团圆。事实上,冬至节吃汤圆也是团圆的标志,而且一般都是甜的。所以在冬至节,吃一碗软绵绵的汤圆,意味着全家团圆、幸福、甜蜜。
2.添岁
冬至吃汤圆,也是古代添岁的意思。因为在古代,冬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具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冬至会有各种祭祖活动。祭祖时,汤圆必不可少,所以一碗汤圆要先祭祖。纪念仪式结束后,汤圆不能扔掉,而是应该分发给家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这也被称为“生日”。因此,冬至期间,汤圆成为大家必须吃的食物之一。
3.滋补身体
糯米是一种温暖的食物。如果你平时多吃,里面很容易干。但是在冬天吃是非常好的。而且,糯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因此是冬季的营养食品。制作汤圆的主要原料是糯米,所以用糯米制作的汤圆自然美味,营养丰富。而且,据说冬天吃汤圆可以驱寒,不再怕冷。因此,冬至吃汤圆成了大家的冬至食品。吃过之后,很容易感到饱,不怕冷。
因此,冬至吃汤圆的由来和寓意依然源远流长。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美食也越来越多,但冬至吃汤圆的习俗仍在延续。事实上,这一传统习俗不仅有其历史渊源,也有一定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该更多地遵循这一饮食习俗,并将其传承下去。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有哪些故事
冬至的故事一
中国人自称炎黄子孙,而冬至节有起源于黄帝和尧帝两种说法。《史记·孝武本纪》中记载一大臣向汉武帝说,“黄帝得宝鼎神筴,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筴,后率二十岁,得朔旦冬至。”这个记载表明黄帝时就把冬至日作为岁首,乘坐“朔旦”。另一种说法是尧帝曾令和叔居住在北方,观察太阳运行的情况,进而确定冬至的时间。这些传说故事虽然现在不可考证,但是足以说明冬至在我国古代便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
冬至的故事二
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习俗是来源于民间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共工氏的人,他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但是这个疫鬼最害怕赤豆,于是人们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来趋避疫鬼,祛病防灾。在古代,其实人们在冬至日用糯米饭包裹各种各种蔬菜,肉类作为馅料,可以祭祖又能赠送亲朋好友的。至今冬至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也一直延续下来了。
冬至的习俗
冬至的时候在宁波习俗中有吃番薯汤果,番薯汤果是冬至必吃的美食之一。“番”和“翻”同音,在宁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将过去一年的霉运全部“翻”过去。汤果,跟汤团类似,但个头要小得多,而且里面没有馅。汤果也被叫做圆子,取其“团圆”、“圆满”之意。老宁波也有“吃了汤果大一岁”的说法。宁波人在做番薯汤果时,习惯加酒酿。在宁波话中,酒酿也叫“浆板”,“浆”又跟宁波话“涨”同音,取其“财运高涨”、“福气高涨”的好彩头,寓意着以后可以大富大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