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民俗百科 > 百科知识 >

寒衣节由来的三大传说

时间: 梓炫 百科知识

传说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便从全国征调壮丁修建万里长城。

江南地区有位女子名叫孟姜女,与丈夫范杞梁刚刚成婚,正是如胶似漆的美好光景。因为范杞梁年轻力壮,也被抽中做了壮丁,被送到北方去修筑万里长城。

自从范杞梁被征调走后,孟姜女的公婆因为思儿心切,积郁成疾,不久便双双病亡,家中只剩下孟姜女一人,孤苦伶仃,举目无亲。

于是,孟姜女决定去北方寻找丈夫,临行之前,日夜挑灯缝纫,为丈夫做了一套棉衣,然后抱着棉衣,一路向北走去。

可当孟姜女来到长城脚下,才发现丈夫在一年前的冬天,已经活活累死,尸骨就埋在长城之下。

孟姜女悲愤交加,昼夜痛哭,终于感天动地,哭倒长城,露出了丈夫的尸骨。孟姜女就棉衣摆在地上,焚烧了祭奠丈夫,然后将尸骨与棉衣灰烬一起掩埋,之后伏在坟头痛哭不已,最后泪尽而逝,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十月初一。

后来孟姜女的故事流传到民间,老百姓深受感动,此后每年的十月初一,大家就焚化寒衣,代孟姜女祭奠亡夫。后来,这个风俗就逐渐演变成了追悼亡灵的寒衣节。

二、蔡伦烧纸和蔡莫烧纸

我们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是由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民间传说,蔡伦刚开始造纸时,买卖很好。蔡伦的嫂子慧娘见有利可图,就鼓动丈夫蔡莫去向弟弟学习。但蔡莫是个急性子,功夫还没有学到家,就急急忙忙开了一家造纸店。

结果因为造出的纸张质量太差,就没有人买,随时都可能关门。夫妻俩对着满屋子的废纸,正在愁眉不展之际,慧娘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鬼点子。

在一天的深夜,慧娘假装暴病而死,蔡莫在慧娘的棺材旁一边哭诉,一边烧纸,静夜的哭声,引来了周围的邻居们。

蔡莫烧了一阵纸后,棺材里忽然传出了响声,慧娘在里面喊:“开门!快开门!我回来了!”众人呆若木鸡,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赶紧一起前去打开棺材。但见一个女人从棺材里跳了出来,此人正是慧娘。

只见慧娘摇头晃脑,高声唱道:“阳间钱路通四海,纸在阴间是钱财,不是丈夫把钱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她告诉大家,她拿丈夫烧给她的纸钱,买通了小鬼,贿赂了阎王,这才被放了回来。

夫妻俩合演的这场双簧戏,让邻居们上了当,大家看纸钱能有起死回生的妙用,就纷纷买纸去烧,没几天的时间,蔡莫家囤积的纸张就卖完了。因为那天晚上是十月初一,所以人们便在这天上坟烧纸,以祭奠亡灵。

三、朱元璋“授衣”

相传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后,为了彰显自己顺应天时,就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的时候,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熬成热羹,赏赐给群臣品尝。

所以南京就流传下一句民谚:“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就从此演变而来,到了这个节日,人们就将冬天的衣物捎给远在外地的游子,以表达牵挂和关怀之情。

寒衣节一般谁送

寒衣节儿子女儿都可以,不过十里不同俗,具体的要看地方的讲究,另外要注意的是寒衣节这天按照习俗,是在寒衣节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朋友送寒衣,是最合适不过的日子。如果因为有事情,寒衣节当天不能前往送寒衣,提前几天其实也是可以的,就像春节到,除夕放炮,显得你想得比较周到,但千万不要过了寒衣节的日子,也就说:可以提前,但不可以拖后。

寒衣节三大禁忌

1、寒衣节忌中午之后去扫墓

寒衣节扫墓,一定要选择上午太阳升起的时候,9-12点之间为佳,过了中午就不适合再去上坟扫墓了,除了阳气减弱,对先人也不尊重。

2、寒衣节忌结婚嫁娶

寒衣节是鬼节,是缅怀亲人的日子,悲伤沉痛,不适合结婚嫁娶。

3、寒衣节忌乔迁

民俗认为,寒衣节在道路两边收寒衣的亡人,会跟随乔迁的路人一路到家,对新宅不利。

4、寒衣节忌逗留野外

民俗认为,寒衣节当天阴气重,忌讳身体羸弱者长时间在野外逗留。

寒衣节怎么给去世老人送寒衣

所谓送寒衣就是把纸制的衣服(市场有售)、烧纸焚化,以示哀悼和怀念之意。老人头年去世,今年寒衣节也要送寒衣啊,要么老人今年冬天怎么过?今天就是寒衣节了,晚上为老人送寒衣吧,墓地和街头巷尾都可以烧寒衣,不要忘了让老人取”钱和寒衣“来。

只有孝心的子女,才想到给死去的老人送寒衣,可敬可赞。做寒衣外用兰纸和内用白纸,当中薄薄的一层棉花用胶水糊上就可,做冬衣上下一套,和鞋。不会做去花圈店可做。烧时代三颗香,和纸金元宝同烧,用一大张纸糊个口袋装,写上名讳,地点就可。

寒衣节送寒衣的送法

一、送寒衣的时间

民间有早清明、晚十月初一之说,也就是说清明节祭奠先人要赶在清明前,十月初一要赶在十月初一以后,具体时间要因人而定。

二、送寒衣的方式

一是可到墓地去,但一般要选择上午的时间,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往回赶。

二是有很多人选择晚上在家门口或是附近的十字路口送寒衣的。

三、送寒衣都需要什么

首先需要的是香蜡纸烛、供果、供品、酒水、纸做的衣服、布匹,还有讲究的找烧活铺里做的房子、柜子等等。

四、送寒衣人数

送寒衣没有人数限制,可以一家亲缘共同办理,很多年青人对这个不理解,认为这是个迷信,不支持老年人搞迷信活动,也有的老人怕孩子们不理解,不愿带子孙们参与。实际没有必要,应该支持才对,因为祭奠先人实际上有更深的一层含义,是教育后人如何延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是好好孝敬老人、孝敬先人。

4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