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民俗百科 > 百科知识 >

我国2023年末出生人口数据统计

时间: 淑娟 百科知识

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

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历年数据一览

2022年:956万

2021年:1062万

2020年:1202万

2019年:1465万

2018年:1523万

2017年:1723万

2016年:1786万

2015年:1655万

2014年:1687万

2013年:1640万

2012年:1635万

2011年:1600万

2010年:1588万

2009年:1587万

2008年:1604万

2007年:1591万

2006年:1581万

2005年:1612万

2004年:1588万

2003年:1594万

2002年:1641万

2001年:1696万

2000年:1765万

1999年:1827万

1998年:1934万

1997年:2028万

1996年:2057万

1995年:2052万

1994年:2098万

1993年:2120万

1992年:2113万

1991年:2250万

1990年:2374万

1989年:2396万

1988年:2445万

1987年:2508万

1986年:2374万

1985年:2196万

1984年:2050万

1983年:2052万

1982年:2230万

1981年:2064万

1980年:1776万

1979年:1715万

1978年:1733万

1977年:1783万

1976年:1849万

1975年:2102万

1974年:2226万

1973年:2447万

1972年:2550万

1971年:2551万

1970年:2710万

1969年:2690万

1968年:2731万

1967年:2543万

1966年:2554万

1965年:2679万

1964年:2721万

1963年:2934万

1962年:2451万

1961年:949万

1960年:1402万

1959年:1635万

1958年:1889万

1957年:2138万

1956年:1961万

1955年:1965万

1954年:2232万

1953年:1637万

1952年:1622万

1951年:1349万

1950年:1419万

1949年:1275万

出生人口仍在下降的原因

去年年中,不少人根据产科建档数据,推断当年出生人口跌破800万,再乐观的预估数据也不超过900万。

最终结果好于预期,但出生人口仍在下行,并未迎来反弹。

究其原因,人口形势之变的背后,既有生育率趋势惯性下行的影响,但也不能忽视疫情等外在因素带来的冲击。

九月怀胎,从备孕到生育一般需要一整年时间,从而导致出生人口与备孕年份出现错位。

换言之,2023年全年的出生人口,并非全部取决于当年的备孕计划,而是由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决定。

当时,恰是疫情转折之际。无论是此前的疫苗接种,还是随后的感染过峰,都对婚育带来明显影响,许多人因此选择推迟生育。

因此,2023年的出生人口,受到双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今年或将迎来阶段性修复。

2024年,出生人口能否再次站上千万大关?

根据坊间预测,今年出生人口反弹是大概率事件,但能否迈过1000万大关,则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2024年是生育恢复之年,有望承接部分疫情时期的补偿性生育。

正如上文所论,由于疫情影响,许多人将结婚及备孕计划推迟到2023年下半年乃至2024年,这将体现在2024年的出生人口中。

事实上,去年结婚人数已经出现了阶段性的止跌反弹。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办理结婚登记为569.0万对,同比增加24.5万对。

结婚人数有所回升,对生育也会带来一定正面支撑。

另一方面,2024年再逢龙年,受儒家文化影响,龙年一般都是生育大年。

龙在中国有着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国人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家长更以“望子成龙”为期许。

龙年效应,不只是存在于内地,连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等海外华人聚居之地都是如此。

上一个龙年是2012年。

当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达到14.57‰,全年出生人口1973万人,是本世纪以来最高的一年,甚至超过了后来全面放开二孩乃至三孩的年份。

新加坡也是如此。

根据当地统计数据,2000年千禧龙年新加坡总和生育率为1.6,高于1999年的1.47;2012年总和生育率为1.29,也高于2011年的1.2。

所以,时隔12年,龙年再至,“望子成龙”会否催生生育小高峰,值得关注。

出生人口数量受哪些因素影响

一、经济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推迟生育或者不生育来专注于事业发展。此外,高房价、高教育成本等因素也导致一些家庭选择延迟生育或者不生育。

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随着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程度提高,女性对于生育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很多女性担心生育会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因此选择推迟生育或者不生育。

二、社会因素

人口结构变化: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而生育率又持续走低,这导致社会对于生育的需求也在下降。

婚育观念变化:现代人们的婚育观念已经发生转变,很多人选择晚婚晚育或者不婚不育,这也直接导致了出生人口数量的下降。

三、文化因素

教育水平提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生育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人更加注重个人事业发展和自我实现,因此选择推迟生育或者不生育。

生活方式改变: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更加注重健康、环保等方面的因素,这也导致一些人选择不生育或者只生育一个孩子。

6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