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多少人口2024年
中国人口各项数据最新
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2032万人,女性人口68935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49(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1.3%;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32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7700万人,减少1404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
中国人口历史数据
历史上,中国人口一直保持世界人口较大比例。
1850年中国人口约4.3亿,占世界人口的34%。由于战乱等原因,1850年至1950年中国人口增长缓慢。
1949年年末,中国大陆人口为5.4167亿,占世界人口比例下降到22%。1950年起,由于生产发展、人均寿命提高,世界各国人口迅速增长。
1990年末,中国人口已达11.4333亿人,但占世界人口比例一直保持在22%左右。
2018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亿9538万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比2017年末增加530万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死亡人口99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从年龄结构看,2018年中国大陆0-15岁(含不满16周岁)总人口为2亿486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8%;16-59岁(含不满60周岁)总人口为8亿972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64.3%;60周岁及以上总人口为2亿494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总人口1亿665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1.9%。 从性别结构看,2018年中国大陆男性人口7亿1351万人,女性人口6亿8187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64。 从城乡结构看,2018年中国大陆城镇常住人口8亿31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9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亿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9.58%,比2017年末提高1.06个百分点 。
中国香港2018年总人口:743万。
中国澳门2018年总人口:66万7400人。
台湾省2018年总人口:约为2358万人。
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40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全国人口总人口为1443497378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4742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83218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561236人。全国人口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39724852人相比,增加72053872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202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数据。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2021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41260万人,比上年增加48万人,总人口数仍在增长。但是,13省份常住人口较上年已出现负增长。除广西、吉林、辽宁、宁夏、西藏等5省份外,全国26个省份已公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及增量数据,其中,半数省份常住人口较2020年出现负增长。人口增长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72万人、广东60万人、湖北54.74万人,人口减少最多的三个省份分别为河南53.55万人、黑龙江46万人、云南30.93万人。
2023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中国人口的特点:
1、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2、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
3、人口素质大幅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
4、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5、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
人口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什么
人口数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人口流动因素、医疗因素和教育因素等。
1、经济因素。
人均GDP对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很明显,国家应该重视经济的发展,当下应结合新时代发展格局,寻找经济发展新的内生动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让经济发展适应人口变化情况,有了优秀的经济条件,自然缓解一部分压力。
2、人口流动因素。
大量人口流动影响人口数量。近十年来我国流动人口超预期增长,人口持续向大城市和都市圈聚集。2010年以来,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持续推进,带来了流动人口快速增长。截至2020年,人户分离的流动人口为3.76亿人,远高于国家统计局2019年公布的2.36亿人,较2010年人口普查时增长了70%。
3、医疗因素。
社会的医疗条件是影响人口的重要因素。每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体现了一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相关。我国应不断加完善的医疗医保制度,大力发展医疗科技,完善城乡医疗服务设施,加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为人口增长再无后顾之忧。
4、教育因素。
教育具有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具有着不同的生育观,国内调查结果也显示,教育可以通过影响人的生育观念来达到人口数量的改变。教育可以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进而调整着新生儿性别比例,教育也可以改变人口的城乡结构,通过扩大职业技术教育,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以及职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