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民俗百科 > 百科知识 >

2024寒食节准确时间

时间: 梓炫 百科知识

2024寒食节准确时间

2024年公历4月3日是我国寒食节,寒食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节的意义

寒食节活动由纪念介之推禁烟寒食为主,逐步演变为以拜扫祭祖为主,其中蕴含的忠孝廉洁的理念,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国家需要忠诚,家庭需要孝道的传统道德核心,成为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发展到现代,寒食节已成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青少年重要形式。

同时,每逢寒食节,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回乡扫墓祭祖,成为传承中华民族根祖文化,体现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节日。古代先民,对寒食节禁烟冷食的执着,表达了对千古先贤介之推忠贞不渝的怀念之情。寒食食品和饮料达数十种,多数寓意深刻。

如:祭食蛇盘兔,介休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有企盼国富民强之意;祭食面燕,介休方言为教育后人“念念”不忘介公高风亮节。

寒食节是什么意思

寒食就是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因此这个节日得名寒食节。

每年四月三日或四日,即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中国人传统的寒食节。过去,人们在寒食节期间都不举火,吃冷食。最早寒食节可持续一个月,后来慢慢缩短成了三天。现在,人们再也不习惯吃冷食了。但作为一种传统的社会习俗,特别是在中国的农村,这个节日保留到了今天。现在。只有一些农村人还每年习惯过寒食节。

这一传统节日从古代传了下来。直到大约300年前的清朝,寒食节才被清明节所代 替,现在清明节已成为人们祭祀祖先的一个重要日子。通常人们在寒食节这天做好准 备,以便第二天到墓地祭祀死去的亲人。每年,学生们通常在寒食节做好准备,第二天到 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敬献花圈。

由于寒食节正好与清明节紧挨着,所以它不仅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还是一个 庆祝春天来临、外出野餐的13子。由于春天来临,大自然复苏,杨柳返青,万物清新洁净、 鲜明。

寒食节的禁忌

禁忌一

身体欠佳的人不要去坟地;老人孩子不要去坟地;路上遇到不顺的事不要去坟地;天黑以后不要去坟地;不要在坟地嬉笑游戏;不要在坟地有不敬的言语;不要在坟地方便解手;离开时不要回头。

禁忌二

凡送给逝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并烧尽,只有这样,这些阳间的纸张才能转为阴间的绸缎布匹,钱财房舍等。只要有一点未尽,就前功尽弃,去者不能使用。

禁忌三

寒衣节这一天,妇女忌外出,妇女体质偏寒,需要特别的注意。

禁忌四

不要在床头挂风铃,即便是从前就挂着的也要在寒衣节这一天摘下来。因为风铃是容易招来鬼怪的器物,人们在睡觉的时候又往往是最容易招来鬼怪入侵的时刻。

寒食节吃什么食物

1、清明果

在清明节前后制作的一种食物,果形似饺子,但味道截然不同,外皮用鼠鞠草或艾草做成,馅有韭菜、鸡蛋、豆腐干等。

2、青团

一种用草头汁来做成的绿色糕团,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食品。

3、润饼菜

又称润饼、嫩饼菜,是春卷的一种,发源于泉州,而后流行于台湾、福建地区。每到清明时节,泉州人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据说,这是古时寒食节食俗之遗风。

4、青精饭

又称乌饭、乌米饭、乌稔饭,用糯米染乌饭树法之汁煮成的饭,颜色乌青,为寒食节的食品之一。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

63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