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吃饴糖的由来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饴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又称饧、胶饴。市场上,高粱饴,山楂饴等其他口味饴糖,让人喜爱。主要含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和铁等。
饴糖是以大米等谷类为原料,用麦芽糖化酶作用而制成的一种甜味品。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以后欧美开发用酸糖化法生产饴糖,其风味和耐热(熬煮温度)性比麦芽法好。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
饴糖主要用于加工焦糖酱色及糖果、果汁饮料、造酒、罐头、豆酱、酱油、药用等方面。
小年的传说
传说一:
河南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习俗则伴有一则凄凉的民间传说。时候,一对老夫妇仅有一子,两人把儿子当掌上明珠,十分疼爱。但因家中贫困,只得忍痛让儿子到煤矿去挖煤,平日格外想念。这天,老太婆吩咐老汉到煤矿看看。路上老汉遇到一个光脚走路的人,两人越说越熟,闲谈之中,老汉得知此人是受阎王指使,来矿上收回一百名矿工。老汉心急如焚,乞求他留下自己的儿子。光脚的人慷慨应允,嘱咐他不要告诉别人。见了儿子,老汉假装得病,儿子侍奉左右,一直无法下井。不久,煤矿出了事故,老汉赶忙把儿子领回家里。转眼三年过去了,这年腊月二十二夜里,老汉想起当年的惊险,忍不住对老伴说了。谁知此话被灶君听见了,二十三晚上,灶君上天后,对玉帝讲了这件事。玉帝恼羞成怒,立即惩罚了光脚片的人,并收走了老汉的儿子。为此,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人们敬灶君吃灶糖,希望他到天宫后不要再搬弄人间是非。久而久之,人们就都在腊月二十三祭灶。
传说二:
江淮一带的传说则说灶王爷不是神,只是个好吃懒做的野鬼,白天藏在野地里,一到晚上就跑到百姓家偷吃东西。“土地”和“门神”都奈何不了他,只得想了个办法,让他到百姓家当灶王爷,在锅台上吃些残羹冷饭。可是没过多久,这野鬼就不满足了,便放出话来吓唬老百姓说:“我要在腊月二十三上天奏事,谁好谁坏,全凭我说了算。”人们为了让灶王爷上天后不说自己坏话,就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晚上,在锅台上供两块豆腐、一块麻糖,让他吃了嘴软嘴甜,在玉皇大帝面前多说好话。
过小年有什么风俗
祭灶王
祭灶,是小年这一天重要的活动,除了供奉糖瓜、糕点,还要换灶神画像。把旧的灶神画像揭下的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扫尘土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从二十四开始一直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这天都要打扫环境,清理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过了小年,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
吃灶糖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过小年时,人们会买糖瓜、关东糖、麻糖等供奉,祈求灶王爷嘴甜些,上天言好事。
吃饺子
小年那天除了要祭灶,民间还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做米饼
农历腊月廿三,民间俗称“小年”,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小年吃糖的注意事项
不宜吃太多
糖是不含钙的酸性食品。正常人体需要保持碱性,吃糖过多,人体会变为中性或弱酸性。机体要恢复弱碱性,就要消耗人体的碱性物质--钙。天长日久,会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此外,吃糖过多,还会引起咽炎、扁桃体炎及肥胖等疾病。
餐后不宜马上食甜品
餐后立即进食糖果,可造成血糖负荷过大,胰腺就要加倍工作以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长此以往,胰腺会因疲倦而怠工,导致病变。享用甜品的时间可放在两餐之间,如上午9~10点,下午3~4点等。
空腹别吃甜品、糖果
空腹状态下进食甜品,会导致胃肠胀气、胃酸分泌过多、出现恶心、反酸和烧心感。还有人以一杯甜饮料替代正常早餐,认为这样做“方便快捷”。其实空腹饮用甜饮料会造成糖分迅速吸收,血糖瞬间升高,使胰岛素大量分泌来降低血糖,结果可能导致血糖过度下降,出现低血糖反应,不仅严重影响上午的工作和学习,还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北方小年吃什么
1、麻糖
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2、火烧
许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饭都渐渐地被饺子统领了,但还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河南。在河南,家家要自己做火烧吃,火烧与小年几乎划等号。
3、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此外,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4、粘糕
在山东鲁西地区民间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谣。每年腊月廿三,是家家户户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粘糕用黄米、红枣等为原料,香甜劲道,入口绵软,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