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和意义
五四青年节的意义
在1919年的5月4日,青年人群走上街头,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运动,这一场被称为“五四运动”的历史事件,不仅让青年人成为历史的主角,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很多现实的素材。时至今日,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五四青年节呢?笔者以为,五四青年节的精神内涵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有我们庆祝的形式。比如,以往的历史中没有互联网的参与,今天却因为互联网的出现有了更多的时代印记。所以,五四青年节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形式和不变的精神内核。
铁肩担道义,这应该是五四青年节不变的精神价值所在。在1919年的那场运动中,我们看到的就是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精神,正是青年人走上街头,振臂一呼,才让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起来。今天,我们再次重温这样的精神价值,都不难发现其中的痕迹,即通过“铁肩担道义”的内容传递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在每一代青年人的身上,都应该有这样的痕迹,也都应该有这样的价值呈现。今天,我们需要的五四青年节,就是重温历史中这样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这种铁肩担道义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不同的时代,总是有着不同的价值诉求,在这样的不同价值诉求中,却能够找寻到相似的精神内核。
五四运动精神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现。
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中国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
2、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3、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理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
五四爱国运动策源地
1、北大红楼
北大红楼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近代建筑,建于1918年,是原北京大学文科、图书馆及校部所在地。红楼出名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大学生从红楼后的大操场集合出发,结队前往东交民巷各国使馆交涉,遭到拒绝后激愤的学生们来到位于赵家楼胡同的曹汝霖宅,痛打了正在曹府做客的章宗祥,火烧了曹家书房。
五四启蒙的一代风云,就从这些朴质无华的房间里酝酿。小小一间新潮杂志社,是五四运动的总部。学生罗家伦就站在这张桌子旁匆匆写就《北京全体学界通告》,发出“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1918年的红楼是北京最时髦的建筑,它的思想也是如此时髦,以至于即使放在今天依然足够激进,尽管在80多年后的北京大雪中看过去,那红色有点旧了。
2、五四大街
五四大街是东起朝阳门、西至阜成门,东西横贯北京城区的大街最中间的一段。五四大街因街北的北京大学旧址曾是五四运动发源地而得名。
五四大街,清乾隆时东段称双碾儿胡同。光绪时东段称双碾胡同,西段称东、西沙滩(见《京师坊巷志稿》)。宣统时东段称双辇胡同,中段称汉花园,西段称沙滩。民国后沿称。沙滩为五四大街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