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民俗百科 > 百科知识 >

谷雨节气养生要点

时间: 婉玲 百科知识

谷雨是在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结束节气。谷雨的时候,多地都是潮湿,雨水较多的天气。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谷雨节气养生要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谷雨节气养生要点

谷雨节气养生要点

补水必不可少

谷雨时节大自然通过降水在给自己补水,而人体则由于气温升高、大风天气等失水较多,免疫力抵抗力会下降,此时应该大量补水,除了饮水之外,还应该多吃新鲜水果等,让人体细胞汲取足够的水分,为即将来临的夏季作好准备。

规律起居加锻炼

气候渐渐阳盛阴衰,宜早睡早起,已经可以适当加入午睡了,暮春的锻炼要注意控制强度,切忌大汗淋漓,人体大量出汗容易失水过多,风邪也容易侵入人体而致感冒、发烧等疾病。

遇事切忌忧愁焦虑,甚至动肝火

由于谷雨节气以后是神经痛,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的发病期,预防的办法是调畅情志,避免情绪波动,特别不要生气。保持心情野畅、心胸宽广,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都能陶冶性情。

祛湿防春火多吃薏仁、山药

谷雨时节雨水较多,要防湿邪侵入人体,人体会由内到外产生不适反应。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容易造成胃口不佳、肩颈痛、关节疼痛、肌肉酸重等情况。如果已经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像风湿性关节炎,也容易在这个节气诱发。

谷雨养生的知识

祛湿防春火

谷雨时节雨量充沛,天气比较潮湿、容易诱发风湿病,比较常见的如风湿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重着、疼痛,重者关节部位出现红肿、灼热、剧痛。为此,谷雨节气的养生要注意祛湿健脾,在饮食上也加以配合,多吃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包括薏米、白扁豆、红小豆、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白萝卜、莲藕、海带、竹笋、鲫鱼、豆芽等。同时还要少吃酸性食物和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宜进食羊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可饮用红豆汤、酸梅汤、绿茶等,防止体内积热。

早起防过敏

谷雨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不要过度出汗,以调养脏气。此时气温虽然开始转暖,但早晚仍较凉,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寒感冒。

过敏体质的人这个季节应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减少户外活动。在饮食上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应选择吃些低脂肪、高维生素、高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蔬菜,包括荠菜、菠菜、马兰头、香椿头、蒲公英等,这些可起到清热解毒、凉血明目、通利二便、醒脾开胃的作用。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运动宜适量

谷雨正值春夏交际,人体运动后较易出汗。运动应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剧烈运动导致大汗,反而容易导致阳气阴律耗伤,免疫力下降;故运动要适度,以微微出汗为宜;使全身气血舒畅,有利于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可选散步、慢跑、健身气功、太极等方式。

谷雨养生食物

菠菜

菠菜有补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清理肠胃热毒的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的辅助治疗常有良效。

薏米

薏米性味甘,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

红小豆

红小豆具有利湿,散血,解毒,疗寒热,止泄痢,利小便,治热毒,散恶血,除烦满,健脾胃的功效。

小米

谷雨前后,宜食用一些能够缓解精神压力和调节情绪的谷类食物。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

黄鳝

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

茶膳

谷雨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滋味鲜活,香气怡人。

谷雨食谱推荐

杞杞蛋羹

制作原料:枸杞15克,鸡蛋l~2个。

制作方法:将鸡蛋打入碗内加入枸杞调匀,加入少许调味品,隔水炖熟即可。

适宜人群:肝肾不足的腰膝酸软、阳瘘、早泄、遗精、目视物昏花、头晕、阴血不足者。

禁忌:脾虚泄泻者少食。

冬虫夏草炖鸭

制作原料:冬虫夏草10根,鸭1只,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先将鸭宰杀干净,然后将冬虫夏草、姜及其他调味品放入鸭肚内,用线扎紧,隔水炖一小时左右。

适宜人群:适用于肺肾阴虚之久咳、虚喘、咳嗽、咯血、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老年肺气虚弱等。还可用于肾阳虚之阳痿、遗精、腰膝酸软者。

禁忌:鸭性凉,脾胃阳虚者忌食。

玄参炖猪肝

制作原料:玄参15克,猪肝500克,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猪肝切成薄片,用淀粉、姜、盐等腌一下,玄参先用水煮半。时,然后与腌好的猪肝隔水同炖,炖10分钟左右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夜盲症、目赤、视力减退、弱视、眼目昏花及气血不足三面色萎黄、贫血、水肿、脚气病者。

禁忌:脾胃虚寒者、腹泻者少食。

天麻炖猪脑

制作原料作:猪脑1个,天麻10~5克,生姜、盐等调味品适量。

制作方法:将天麻洗净,与猪脑同放入炖盅内,加入水、适量调味品,隔水炖一小时左右即可。

适宜人群:适用于头痛、头风、偏头痛、高血压、眩晕、脑鸣、神经衰弱、手足麻木拘挛及小儿惊风者。

9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