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取好名字 > 姓名知识 >

中国人名字的意义和来历

时间: 邱妹 姓名知识

姓名学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渊源于我国古代诸多先贤的哲学思想,是我国的国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人名字的意义和来历,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人名字的意义和来历

姓名的来源

我们今天使用的姓名功能,主要是为了区分你我他,这是姓名最基本的功能。

姓名可以分为两类,通过姓名代表个人的,是私名,代表群体的,是公名。

私名就是我们今天的姓名,现在很多小孩刚出生取名字,要翻家谱、查字典、请先生取。在古时候,当时人们取名字都比较随意,主要依据个人的外貌特征来定,比如“胖、瘦、小眼睛、大耳朵”等,更像是绰号。

随着劳动水平,人们越来越重视姓名的存在。中国文化里有“命运”这个说法,但普通人要理解命运不容易,所以就得“算命”,先生算一卦,看看运势有什么问题,在取名字的时候来补救。

算命在历史上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个人在心理上获得暗示,从而求得心理平衡,类似一种心理治疗。

刚才说了,姓名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社会评价。比如《三国》里的刘备,《水浒》里的宋江,在外的名声都很好,经常有人去投奔他们。

可见,姓名是个文化系统,有着丰富的功能,让我们可以换个角度重新认识中国文化。

姓氏名字

古代姓名的功能非常丰富,结构归纳起来就是五类:姓、氏、名、字、号。

今天我们已把姓氏当做一个词来使用,但是在先秦时期,姓和氏两者是区分开的,姓体现的是血缘,氏体现的是地位。

姓这个字,从两千多年前的甲骨文到现在,几乎没变过,一个“女”字加上一个“生”字,意思是一个人只要生下来就有姓,血统相同者,姓也一样。

至于氏,是因为虽然人口繁衍,男性体力优势凸显,在社会的地位不断上升,母系社会开始向父系社会过渡,这样姓就分化出氏,传说中的黄帝是轩辕氏,舜是虞氏。

氏跟土地和民众又密切相关,周朝时,周天子把他的贵族分封到鲁、晋、魏各地,同时土地和民众都赏赐给分封者,这些土地和百姓就成了受封者的氏,于是氏就成了地位的象征。

那后来人们为什么不再分姓和氏呢?这是因为秦朝建立之后,不再实施分封制,没有分封,就不会出现新的氏,区别姓氏也就逐渐失去意义。而且,秦朝在全国退休的户籍制度,要求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必须有名有姓,至此,姓氏就一直沿用到今天。

有了姓,接下来就是名。在中国文化中,人们对名的关注更多,名不仅是代号,更是一种值得用一生去经营的社会符号。

现在我们一般把名和字连起来读,但是名和字用法还不一样。如果你读过三国,一定对书中人物的名和字有印象,比如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简单来说,名是自己叫的,字是别人叫的。

称号的种类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号”。

在古代社会,有一类人的“号”最多,就是皇帝,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前后数百位帝王,称号也不一样。皇帝的称号主要有四种:庙号、年号、尊号和谥号。

庙号,就是皇帝死后,后人祭祀他时的称呼,比如唐太宗、明成祖。

年号是用来纪年用的,一位皇帝继位之后,就要换一个年号,比如贞观、洪武、永乐、康熙等。秦汉和隋唐时期,一位皇帝可能使用多个年号,到了明清时期,一位皇帝习惯只用一个年号。

尊号是大臣们用来讨好皇帝的,比如“天策金轮大圣皇帝”,有的尊号长达20个字。

谥号是用来评价已故之人,古人讲究死者称谥,避免直呼其名。但是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皇帝死后,继任者会尽可能说好话,于是谥号就变得越来越浮夸,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多达25个字,失去了评价的作用。

除了皇帝,大臣也有谥号,比如曾国藩的谥号“文正”,李鸿章“文忠”,张之洞“文襄”。

回顾中国姓名的历史,可以看到一条文化演变的脉络。所谓“名字所取,根于心意,沿于时尚,因时变迁”。

名字或许能给我们的人生规划好起点,在社会系统里拿到一张独一无二的号码牌,时刻提醒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步路,走得更好。

1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