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施姓和张姓的来源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其中的姓氏编成了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大家对于姓氏还想了解更多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施姓和张姓的来源资料”,欢迎阅读与借鉴!
施姓的来源
一、姓氏溯源
1是上古夏朝时,有个诸侯国叫施国(在今湖北恩施县境),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施;
2是古代春秋时,鲁国有个大夫叫施父,他的后代便以施为姓,世代相传。
二、郡望堂号 后汉置吴兴郡,现在浙江省湖州市。
三、历代名人
施世瑛——字玉华,唐朝安吉人。勇断有才能。隋未天下动乱,世瑛率宗族乡邻子弟,聚粮自守,保卫安宁。后闻高祖起兵,世瑛又率众归附高祖,拜洮州刺史。
施耐庵——名子安。元末明初钱塘人(一说苏州人)。编著有《志馀》、《水浒传》等,《水浒传》,写北宋未宋江等被逼上梁山起义的事。在民间流行,影响很大。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施复亮——原名施存统。浙江金华人。 参加“五·四”运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作。历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上海大学教授、团上海市委书记等职,并在中山大学、黄埔军校。北京大学等校任教。 1929年后,从事译著马克思主义和革命理论的著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上海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员会顾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劳动部副部长。
施氏祠堂对联资料
施(Shī)姓出自姬姓,黄帝后裔,以祖字为氏。得姓始祖:施父。春秋时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之变化,断言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施姓是台湾的第三十九大姓,但是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苏杭推望族;
闽浙出文才。
——施姓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尤其是明清之际,江浙闽一带的施姓拥有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中举人、进士及第者不可胜数。
论五经诏拜仇博士;
拓台岛功封靖海侯。
——上联典指西汉今文易学“施氏学”的开创者施仇。他是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专治群经的学者,曾经与诸儒杂论五经的同异于石渠阁,雄辩滔滔,一时名声大噪,诏拜仇博士。下联典指清康熙水师提督台湾省的开拓者,施琅,字尊侯,晋江人。因功封靖海侯。
博闻巨笔,名著非惟《水浒传》;
嗜古雄才,洪文岂止《揽云集》。
——上联典指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曾出仕钱塘,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有《水浒》、《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等传世。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施清,笃学嗜古,诗文朴厚,时称雄才,著有《揽云集》、《十三经同解》等。
附:
临江推望族;
濮水重清门。
——此联采用台湾省台南市施氏大宗祠临濮堂联。联首嵌“临濮”。
道高龙虎伏;
德重鬼神钦。
——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忠心扶社稷;
义气助家邦。
——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气挟风雷无匹敌;
志垂日月有光芒。
——此联出自施耐庵《水浒传》中联语。
树立本根,根深方知道山叶茂;
德涌渊源,源远乃见浔海流长。
——此联为福建省云霄县陈岱镇施氏家庙树德堂联。
张姓的来源
一、张姓溯源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二、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
"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郡望】
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四、张姓名人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氏祠堂对联资料
张(Zhāng)姓出自黄帝之后代挥。得姓始祖:张挥。黄帝少昊青阳氏第五子,自幼聪明过人,爱动脑筋。他从星星的组合中得到启发,发明了弓。于是黄帝封挥为专门制造弓的官叫“弓正”,张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位的大姓。有人口近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零八。在台湾排名第四。
弓力千钧,气挟风雷无匹敌;
长空万里,志垂日月有光芒。
——此联为鹤顶格析“张”姓拆字联。
清河世泽传名远;
鲲岛家声播惠长。
——清河,张氏郡望。“鲲岛”,指台湾省,因台湾有七鲲身海口。
公艺图传百忍;
九龄鉴著千秋。
——上了典指唐·张公艺。善于治家,九世同居。高宗封泰山返京时,路过他家,问他是如何理家的,他书写一百个“忍”字进呈,受到高宗肯定和赏赐。下联典指唐朝宰相·张九龄,字子寿。唐玄宗谕九龄总结列代治国之经验,张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
得姓自轩辕,位列八仙,丝绸一路,道陵“五斗”,鉴录千秋,医圣亿尊,犹是清河族派;
宗功昭弓正,功高四相,天地二仪,东武《三图》,字书百忍,布衣十策,依然文献宗支。
——全联概括了张姓自挥公始,包含张良、张飞、张九龄、张道陵、张公艺、张骞、张衡、张仲景、张择端 (北宋画家,他的代表作有《清明上河图》、《烟雨风雪图》和《西湖争标图》等)、张齐贤(北宋人,他以布衣身份上奏十策。)等几位显宗列祖的丰功伟业,硕德懿行。
附:
为创业、守成人,都须处处关心吾辈,可禀斯言,方可期荣宗耀祖;
理读书、耕稼事,总要时时立志尔曹,能遵此意,便堪称肖子贤孙。
——佚名撰广东省丰顺县建桥围张氏宗祠“荣封第”堂联。
雄猛让一人,武善提戈文握管;
精英传万世,唐曾显姓宋留名。
——此联为张飞庙联。上联“文握管”指张飞善书法。下联“唐曾显姓”,谓唐张巡与张飞同姓。“宋留名”,指岳飞与张飞同名。
千秋鉴、百忍箴,常留古训;
万选钱、两京赋,当读遗书。
——佚名撰张姓宗祠联。上联典指唐代张九龄、张公艺。下联典指张鷟、张衡。万选钱”,即青钱万选,比喻文辞出众。张鷟的文辞如青铜钱,当时人称“青钱学士”。张衡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等。
报国精忠,赫赫英灵光俎豆;
传家至孝,绵绵世德衍蒸尝。
——佚名撰浙江省天台县民主路张氏宗祠联。祠祀民族英雄张世杰。
奉祖先祀典而存敬;
为艺术驰驱以达真。
——佚名撰福建省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张氏家庙下厅舞台柱联。
一林松月多诗兴;
千里云烟入画图。
——清代词画家张子祥撰书联。
将军更解神谶字;
太史合书大有年。
——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自题联。
诗成掷笔仰天笑;
酒醋拔剑斫地歌。
——现代国画家张大千自题联。
独爱诗篇超物象;
只因山水与精神。
——宋代诗人张耒诗句联。
拣茶为款同心友;
筑室因藏善本书。
——清代书法家、诗人张廷济自题联。
落日平原纵马;
秋风古道题诗。
——现代国画家张大千1981年撰书联。
梧雨凤苞润;
松风鹤韵高。
——清代诗人张问陶自题联。
泉源在庭户;
世界接人天。
——佚名撰陕西省留坝庙紫柏山张良庙联。
八德忠列上;
百忍孝为先。
——佚名撰唐代郓州寿张(今属山东东平)人张公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