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中金姓和魏姓的来源
《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大家对自己的姓氏都了解吗?还想了解更多吗?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百家姓中金姓和魏姓的来源资料”,欢迎阅读与借鉴!
金姓的来源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少昊金天氏。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称金氏。
2、出自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
3、为刘姓改姓为金氏。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
4、除上述三支外,还有六个来源:一是南北朝时羌族中有金姓;二是唐时新罗国有金姓。新罗国(今朝鲜半岛)王姓金;三是明永乐年间,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来降,赐姓金氏;四是元时有金覆祥,其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五是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姓张,后改姓金氏;六是清代爱新觉罗子孙中多有姓金的。
二、迁徙分布 金姓姓源较多,最早的一支源于上古时的少昊。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穷桑在今山东曲阜市北。新罗,朝鲜古国名,与高丽、百济并立,其国王姓金。金日磾家族居住在长安,累世官宦。南北朝时,金氏有迁至今甘肃境者,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就是安定人。唐朝贞观年间所定益州蜀都三姓之一有金氏,汾州河西郡四姓之一有金氏。宋明时期,南方的金氏除在今浙江、江苏一带发展外,还分布于今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北方的河南、河北、辽宁等省也都有金氏的聚居点。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此后,有的在迁海外,侨居于新加坡等国家。5、夜郎家族(金氏家族)自汉始祖夜郎王至今,完整的族谱还保存着。除前几年住镇宁的金氏家族为写延续的族谱取去一本外,现广顺还有金氏族谱。夜郎家族姓金是因夜郎侯曾指竹为姓,所以金竹夜郎后裔大都姓金。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皇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金姓又有以"彭城"、"京兆",为其堂号名的。
【郡望】
彭城郡:西汉地节元年改楚国为彭城郡。东汉章和二年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南朝宋改为郡。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三国辖区改为京兆郡。
四、历史名人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为文怪诞,性情狂傲,不求功名,以著述为务,评天下才子书有六,一《离骚》、二《庄子》、三《史记》、四《杜诗》、五《水浒》、六《西厢》,其评语流传甚广。
金 农:清代书画家兼诗人。善诗文,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尤以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日磾:西汉时大臣。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时从昆邪王归汉,任马监,迁侍中。其后世代官宦,且多为侍中。历7世皇帝为内侍,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成为功臣世族的代称。他可以说是金姓历代名人中地位最显赫的人物。
金刚智:唐朝佛教密宗僧徒,南天竺人。来中国传教,来中国传教,曾译《金刚_经》,与善无畏、不空唐玄宗时并称"开元三大士" 。
金幼孜:明朝官吏。多次随从明成祖北征。撰有《北征前录》、《北征后录》,又与胡广、杨荣共撰《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宣宗时命修两朝实录,充总裁官。
金彦:邵阳(今属湖南人)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郡人号"义门金氏".
金圣叹:清初文学批评家,曾对《水浒》与《西厢》进行批点。
金氏祠堂对联资料
金(Jīn)姓出自金天氏,黄帝之子少昊之后裔。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世代相传,称为金氏。得姓始祖少昊。金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九位的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九十二。
源承少昊;
望出彭城。
——全联典指金姓的源流和郡望。
太子万花烘锦绣;
秺侯七叶耀簪缨。
——全联典指西汉大臣——秺侯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武帝时归附汉朝,官马监、侍中。历7世皇帝为内侍,与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为功臣世族的代称。
士隐醉乡作记;
景文守墓生光。
——上联典指北宋进士金极,官分宜宰,曾上书请求斩“六贼”之首的奸相蔡京。自号士隐,作《醉乡记》。下联典指南宋兰溪人金景文,双亲去世后,他在墓旁筑庐守孝,夜里见五彩天光照射墓上,人们以为是他的孝感所致。
武毅功名嵌玉册;
文宗温裕受银章。
——上联典指明·都督佥事金朝兴。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师取胜,功出诸将上。谥武毅。下联典指明代建文进士金幼孜。多次随从明成祖北征。撰有《北征前录》、《北征后录》宣宗时命修两朝实录,充总裁官。卒谥文靖。
附:
身行百里半天下;
眼高四海空无人。
——此联为清·何廉昉赠金粟香联。
德行人间金管记;
姓名天上碧纱笼。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兼诗人金龙自题联。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归器内,各现方圆。
——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叹自题联。
德业文章,百善之端惟孝;
风霜雨露,四时之感在心。
——郑三俊撰安徽省至县金家村金氏宗祠联。
支分雷水、宅卜松山,三十年谱牒重新,切毋忘祖德宗功,缔造一番基础;
姓锡彭城、声传江夏,六七面规章依旧,须辨别左昭右穆,发明万代渊源。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松树山东祠岭村金氏宗祠联。
魏姓的来源
一、来源有二
1、出自姬姓,以邑为氏,或以国名为氏。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公元前445年毕万的后代魏斯建立魏国,公元前225年被秦所灭后,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称魏姓正宗。
2、外姓改姓魏。战国秦昭襄王时有国相、穰侯、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明代有昆山人唯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
二、迁徙分布
魏氏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东省境内发展繁衍,也有部分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魏公子无忌之孙魏无知的5世 孙魏歆定居于巨鹿(今属河北)。魏无知有两个玄孙,一个叫魏谌,定居清河;一个叫魏汉,定居任城。此外,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魏氏有部分人迁至今陕西省境内。东汉时江南一些地方已有魏姓居民。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将佐有魏有人、魏仁浦,后均在福建安家。唐代有魏慕中自巨鹿徙居江西南昌,历15世,有一支移居福建宁化石壁村,又历11世,有魏才禄,生4子:长子魏元,移居广东长乐;二子魏亨,移居福建上杭,5代孙邦政又移居广东龙川;三子魏利,留守祖坟;四子魏贞,有一子移居广东揭阳,还有一子居海丰。魏元的裔孙魏应浩、魏特敬于乾隆年间迁至台湾新竹县;裔孙魏鼎高于清朝咸丰三年去美国,后到加拿大定居;裔孙魏松于1910年到印尼,开锡矿致富,曾任马来西亚立法议员。
三、郡望堂号
【堂号】
"九合堂":春秋时晋有大夫魏绛。山戎向晋请和,绛向晋君说和有五利。于是晋便和附近的少数民族山戎等缔结了友好条约。8年之中,晋国九合诸侯,称为霸主,都是魏绛的功劳。 魏姓因巨鹿为望,故也以"巨鹿"为其堂号。
【郡望】
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郡,治所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相当今河北白洋淀、文安洼以南,南运河以西、高阳、宁晋任县以东,平乡、威县以北、山东德州、高唐、河北馆陶之间地。汉代至北魏因袭沿用。汉后大致相当于今河北平乡以北及晋县一带。
任 城:今山东微山县一带。
四、历史名人
魏 徵:唐代名臣,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治世名言。曾谏二百余事。
魏 源:清末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与龚自珍同为今文经学派,主张抵御外来侵略。曾编撰《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思想,倡导改革变法。他是中国最早放眼看世界的杰出人物之一。
魏无忌:魏国信陵君。魏安厘王之弟,有食客3000人,是当时魏家的杰出子弟。他与齐之孟尝君、赵之平原君、楚之春申君并称"四公子"。
魏武子:魏姓最早在历史上出人头地的人物,春秋时晋国大夫,其二子魏颗和魏绛,也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魏 延:三国时蜀汉名将,曾随刘备于蜀,以勇猛闻名,累迁为征西大将军,为南郑候。
魏 胜:南宋抗金名将
魏 叔:山东寿光籍。清朝乾隆时期官至引龙侯。后代现居寿光侯镇黄桥。
魏氏祠堂对联资料
魏(Wèi)姓出自姬姓,为周文王裔孙毕万之后,以国名为氏。得姓始祖:毕万。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受封于毕,其孙毕万在毕国被西戎攻灭后,投奔到晋国,成为大夫。因有功被赐魏地为邑,其后子孙以邑为氏,称为魏氏。魏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七位的大姓。在台湾排名第四十八。
系承毕万;
望出任城。
——全联典指魏姓源流和郡望。
鹤山授业崇朱理;
虎观谈书论五经。
——上联典指南宋礼部尚书、学者魏了翁,号鹤山。推崇朱熹理学,曾建鹤山书院,一时学者云集。著有《鹤山全集》。下联典指东汉中郎将魏应。很受章帝器重,曾与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的同异。
直谏犯颜,以隋亡作鉴;
通经致用,为抵御师夷。
——上联典指唐初政治家魏徵。敢犯颜直谏,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劝太宗以隋亡为鉴。下联典指清代思想家、史学家魏源。和龚自珍同属“通经致用”的今文学派。主张“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附:
两袖清风廉太守;
二分明月古扬州。
——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阮芸苔赠魏春松联。
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负人即负国,何忍负之。
——此联为清代名人魏向恒撰书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