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
褚氏,子姓,殷后,宋共公时名为子石者为褚师,遂以褚师为氏,后世略去师,遂为褚氏,卫国大夫褚师圃也为褚师氏 ,此说出自郑樵《通志氏族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褚姓的起源和得姓始祖,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褚姓的起源
褚(Chǔ)姓,起源有多种说法: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邑地褚,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姓氏寻源》记载,西周时期,有一个叫“褚”的地方(今河南洛阳),在史籍《左传》中更明确地提到洛阳县南部有一处褚氏亭,在史籍《后汉·郡国志》上也记载着洛阳有褚氏渠,两书同时认定都是“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
在褚地居住之著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褚氏。
源流二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宋国恭公之子段之后的封地,属于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记载,褚氏出自子姓,本为殷商王族后裔。春秋时期,宋恭公(宋共公)子瑕有个儿子叫子段,字子石,食采于褚邑(今河南洛阳),因“其德可师”,故时人称之为褚师。
在子段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褚氏。该支褚氏被史称为褚氏正宗。褚氏族人大多尊奉子段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
源于官位,出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官吏褚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褚氏族谱(2张)褚师,亦称市令,是春秋时期周王室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掌管集市和贸易,兼有今商务部长和工商管理局局长的职能。 在褚师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褚师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褚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褚库尔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在清朝中叶以后,满族褚库尔氏多冠汉姓为褚氏、楚氏、金氏等。
源流五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末清初蒙古副都统萨尔图·褚库,属于以先祖名字汉化为氏。
萨尔图·褚库逝世后,其子萨尔图·海存承袭其职爵,并以父名“褚库”为姓氏。在褚库氏族人中,还有后裔子入伊斯兰教者,以先祖之名汉化为单姓,成为今天的回族褚氏,世代相传至今。
褚姓的得姓始祖
子瑕。据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载,春秋时,宋国宋共公子瑕,字子石,受封于褚地(今河南省洛阳市),由于品德高尚,被人尊称为“褚师”。“褚师”本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子瑕的后代子孙以“褚师”称号为荣,于是,有的就以“褚”为姓,称为褚氏。故褚氏后人多奉子瑕为褚姓的得姓始祖。
褚爽:先世褚爽因官占籍宜兴计山,传至褚休,复自计山迁阳湖县三涡霸头里,祖孙分为两地始迁祖。
褚承恕:明末自河南迁余杭。为浙江余杭褚氏始祖。
褚姓的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
堂号
河南堂
出自唐褚遂良事典。褚遂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作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字登辉。唐贞观中,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中书令。贞观二十三年(649)受太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永徽三年(652)任宰相,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后因反对高宗立武后,屡被贬,以忧死。尊遂良为始祖的褚氏裔孙因以用"河南"作为堂号。
其他堂号还有四备堂等。
褚姓的迁徙分布
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25位,人口约四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5%左右。褚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列入前一百大姓。
褚姓源出于今河南省境,因宋都在今河南商丘,郑都在今河南新郑,卫都在今河南淇县。
历战国而秦,褚姓有一支迁往山东,如西汉有褚大,官至梁相,乃兰陵(今山东枣庄)人;有一支徙居颍川,如博士褚少孙,乃颍川人,寄居沛(今江苏沛县)。《后汉书・郡国志》载有:“雒阳有褚氏聚”。表明东汉时褚姓仍以祖居地为其繁衍的中心,是故后世褚姓有以河南为其郡望堂号的。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褚少孙的裔孙褚重始居河南阳翟,褚重的裔孙褚招,任安东将军、扬州都督,封关内侯。其后代褚爽之女为东晋恭帝皇后,褚皇后兄弟褚法显为南朝宋鄱阳太守,其后代褚亮在唐太宗时封为阳翟县侯,其次子褚遂良贵至宰相,封河南郡公,是故此支后人有回归河南阳翟的。
褚姓除此支外,还有一支于汉徙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一支徙居苏州。钱塘褚姓与河内同祖,汉末,褚盛为盐官,因居由拳(今浙江嘉兴南),子泰,仕吴,封钱塘临平侯,遂定居。
隋唐以后,褚姓有人南迁于福建、广东、江西。
明初,山西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北京、天津、江苏、安徽等地。
历有清一代,褚姓遍及东北、西北、西南之地。如今,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辽宁为多。目前褚姓人口列全国第22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