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取好名字 > 百家姓 >

夏姓的起源和辈分是什么

时间: 梓炫 百家姓

夏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由姒姓夏氏和妫姓夏氏组成。其中以大禹後裔姒姓夏氏为主。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4位。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夏姓的起源和辈分是什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夏姓的起源和辈分是什么

夏姓的起源

1、出自姒姓。

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2、出自妫姓。

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3、改赐姓或其他。

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夏姓的辈分

山东临邑:久金大荣贞祥富来国家昌盛幸福安康

山东淄博:茂云雨润振德安兰文志昌华永兆丰年

山东曲阜:夏祥中应周国月怀秀林政治文明际恩元庆大同祖德长继守世纪震连成

山东苍山:缙守连呈尧允汧建彝起泰弘兆奉廷文忠永继立宗广希清殿云诗修典章秉书国运昌晓恩伟圣祥荣成信义庄夫庆浩安堂存礼泽贤良加相万年长

山东郓城:殿兆景慎广祥资龙亭

夏氏通用:铸鼎开华纪治水利万民源自越绍起嗣向宇寰荣敬业崇先祖修文振国声谦恭求进取理智尚维新贤哲如云聚英才应运生联宗逢盛世永庆太平春

湖北浠水:得世鼎思玉单天亨继时乘观国之光象贤士学起述志联宗肇商山原本同江西来楚境永代庆昌隆盛泰开祖业辉照鹤声洪松荫常青秀文武振家风

湖北监利:景星高照庆云吉祥贻谋克振儒才伟扬善义为怀福寿安康秉遵卓典钦继华章诗书孝友赐泽繁旺

湖北随州:传家报国德正名扬树松青秀铭鼎流芳寅端人统运会时常以忠裕后守道克昌

湖北南漳:夏逢文宗希继世徽先泽维尊孔孟传本立枝子茂家瑞兆万年

湖南常德:德宏忠绪敦齐

湖南安化:允锡昭先训钟英毓瑞祥克谐宏景运树业振名邦典重征猷著才奇乐道彰

浙江上虞:安邑垂谟远涂山锡祚长衣冠怀旧泽杯桊溯前光敦本彜伦叙乘时匡济良诗书衍道脉忠孝立纲常

浙江温州:国家成正夏锡德竹明炎

贵州金沙:绪左邦国登永正乾坤新诗书开文运裕后启经纶齐家先治礼世代佐朝庭续宗长茂盛义方显名声

贵州盘县:文字登明朝有公庆白辽贤才良虎座祖德大廷操

贵州桐梓:在永登仁文先天崇正德,禹鼎传国宝显之元明清,康兴绍昌胤祀祖启后昆,光大诗书绪忠厚庆有余。

河南开封:开化正西象酬天舜应奇永国宗子登玉敬万从思令有来祖积增培乐依希庆源传多世存宪照瑞维高邦占仁贤善孝焕文然承先延昌盛武德春秋瀚

云南昭通:腾越标焕彩群堂谋统渊齐颂贺浩功

四川乐山:尚思世明磒天月秀大国维光

四川泸州:友应维联自绍朝,明贤在廷世成昭。鼎定时临荣帝德,高登隆位祖宗尧。正大芳清开富永,守安治理启英豪。学仁华国文章贵,孝义天昌泽厚苗。

安徽怀宁:觉有妙朝永景文广子振应家道世代延大昌先进登显效元良荣华绳祖盛光前克裕昆崇德昭余庆

安徽肥东:国振从文,中英育秀,同庆尔康,家传仁厚

安徽庐江:臣业宏美,永大其良。忠孝维则,明德克仓。精文卫武,兰桂芬芳。家声建正,源水流长。

安徽六安:义应明先业,平成述祖功。贤儒光泽远,继世锡恩同。国正方昌美,家兴久传忠

安徽寿县:传家怀善,元德承先,多修兆庆,克宝亿年,邦基永定,福寿康全,纪世进化,国本长延

辽宁辽阳:“智(志)尚成仁守名(明)全先振邦宽洪君德广国泰永吉昌

广东新会:溪道东子景汝能盏太华日明德远扬永振熏犹隆世泽创开基业启贤良

夏姓的郡望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夏姓的堂号

会稽堂:以望立堂。据考因大禹葬会稽郡(今浙江绍兴)禹陵,少康中兴后,派庶子无余到禹陵,奉守禹祀。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会稽”为堂号,这是夏姓人使用最广泛的堂号。

明德堂:是根据《左氏春秋》传曰“美哉禹公,明德远矣”而得名。

惜阴堂:乃由“禹治天下勤劳,爱惜寸阴”而得名。

平水堂:夏禹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终于被治平,舜把帝位让给了他。

秘书堂:秘书堂夏氏始祖,派名光庭,讳远,号三斗,唐肃宗上元间(公元760-761年)举进士第授秘书郎。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始祖官职为堂名,称“秘书堂”。北宋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参知政事夏竦即为夏光庭(夏远)九世孙。

正德堂: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夏氏先祖夏儒之女成为明武宗皇后,夏儒成为国丈,被明武宗封为庆阴伯。后人为纪念先祖,遂以明武宗年号“正德”为堂名,称“正德堂”。兴化夏氏家族即以“正德堂”为本族徽号。

明德堂:[1、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的一支夏,夏光庭公、夏勰公、夏竦公、夏安宝公、夏炳公后裔明德堂;

2、湖北省红安县中分湾夏,夏光庭公、夏勰公、夏竦公、夏安宝公、夏宗材公后裔明德堂;

3、湖南东安县夏勰公、夏竦公、夏安期公、夏伯孙公、夏长庆公后裔明德堂;

4、湖南安化县羊角塘夏,夏永祚公、夏孝章公后裔明德堂;

5、浙江上虞县桂林夏,夏竦公、夏安期公、夏荣十一公后裔明德堂;

6、浙江上虞县一都湖山夏,唐朝夏撰公、明朝夏南一公、夏南二公、夏南三公、夏南四公、夏南六公后裔明德堂;

7、安徽肥西县江夏乡等地夏明德堂]、

尚忠堂[1、湖北孝感市夏,夏光庭公、夏勰公、夏竦公、夏安宝公、夏荣二公后裔尚忠堂;

2、湖北麻城市夏,夏光庭公、夏勰公、夏竦公、夏安震公、夏荣七公后裔尚忠堂;

3、江苏维扬江都祁沙夏,夏千公、夏机公后裔尚忠堂;

4、江苏盐城夏的一支的堂号尚忠堂]

7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