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取好名字 > 百家姓 >

殷姓起源于何人之间的故事

时间: 婉玲 百家姓

百家姓的由来历史悠久,远古时期开始姓氏就慢慢的形成了,历经了时间的演变,才慢慢的确定了诸多的姓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殷姓起源于何人之间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殷姓起源于何人之间的故事

1、源自子姓

殷姓最古老的一个分支就是帝喾后裔殷契,传说盘庚的祖先殷契是帝喾的儿子,为他的母亲简狄吞下了燕子蛋所生,所以被赐予了子姓,等到大禹时,殷契帮助治水有功,就受封于商地,最终他的后裔成汤一代建立了商国,直到第十代孙盘庚继位的时候,将都城迁徙至殷地,最终也就被称之为殷商,而直到商朝被周所灭之后,殷商遗民便以故国为姓,将殷契称为他们的始祖。

2、源自地名

按照《通志·氏族略》的说法,古时候在今天河南省颖川境内有一个叫做殷水的地方,在这里的原住民就以此地名为姓,这也是殷姓氏族中极为古老的一个分支,据说在唐朝时这里还叫做“磤”,但后来简化才改为了“殷”,并且这里后来也搬入了大量的殷氏族人。

3、源自北殷氏

北殷氏是商朝时期的东来民族,当时于崆峒国有一支崆峒族来商朝朝贡,后来就吸收了其他氏族部落的人,比如羌族、戎族等,最终在周武王灭商之后,北殷氏就迁到了北方,直到秦汉时期才逐渐汉化简化为殷姓,成为殷姓族人之一。

殷氏字辈祖先是谁

殷契。乃帝喾之子,商部族传说中的始祖。契为其母简狄吞燕卵而孕所生,故被赐为子姓。契在舜帝时任司徒,掌管教化,后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今河南省商丘西南),其裔孙成汤建立商王朝。其间曾五次迁都,十传至盘庚时,又由奄迁到殷(在今河南省安阳市一带),故名殷商,契又被后人称为殷契。商下传至纣时被周所灭。后周武王封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省商丘),以奉汤王之祀。除此以外的殷商后裔大多没有封赏,便以原国名为氏,称殷姓,他们尊殷契为其得姓始祖。

殷姓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治所在平舆(今属河南省),相当于今天河南省上蔡县至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

陈 郡:西汉淮阳国,东汉陈国,献帝时改陈郡,均治陈县(今河南省淮阳县)。隋唐为陈州淮阳郡。

2、堂号

殷姓的主要堂号有:“卧治堂”、“勤俭堂”、“畜艾堂”、“栖老堂”等。

殷姓历史名人

殷 羡

字洪乔,晋代长平人。其性格耿介正直,当他赴豫章太守之任时,京城许多人托他带书函于家人,当他走到石头城时,竟把一百多封书函扔进河中,并说:“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为致书邮”。因此,后世把寄书遗失者,泛称为“付诸洪乔”或“洪乔之误”。

殷 浩

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省西华)人,东晋名臣。识度清远,好老易,为风流谈论者所宗。晋建元初征为建武将军,后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因北征失败,免为庶人。竟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殷 芸

陈郡长平人,南朝梁文学家。官秘书监、司徒左长史,曾奉武帝命作《小说》十卷,时称《殷芸小说》,已佚。

殷 钧

陈郡长平人,南朝梁临川内史,仲堪五世孙。好学有思理,善隶书,为当时楷法。后官至国子祭酒。

殷仲文

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文学家,曾官尚书、东阳太守。擅文辞,其诗开始改变东晋玄言诗的风尚,但其玄气并未尽除。

殷仲堪

陈郡(今河南淮阳)人,东晋将领,玄学名士。曾为谢玄参军,出守晋陵郡,太元末领黄门郎,据《晋书·卷八四·殷仲堪传》载:“宠任转隆。……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耀所亲信以为藩捍,乃授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振武将军、荆州刺史。”

殷仲容

陈郡长平人,唐朝著名书画家。不害孙,闻礼子(一说令民子),世代皆工书画。官工部郎中、申州刺史。善画人物、工写貌,擅长用墨,浅深浓淡,如兼五彩,为水墨画之先驱。书法兼篆隶。

殷开山

京兆户(今陕西省户县)人,唐代名臣,名峤,以字行。隋时为太谷长,入唐后,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封勋国公。

殷士儋

山东省历城人,明代大臣。嘉靖年间进士,历检讨、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等职,后入阁拜相,因与其他权臣不和,不久辞职回家。

殷化行

陕西咸阳人,清代大臣。康熙年间武进士,初授守备,后积功授三屯营副将,擢台湾总兵官,累官至广东提督。

殷树柏

浙江省嘉兴人,清代画家。擅长画卉,法宗陈淳、恽寿平,下笔恬静,清丽有韵味,尤善小幅,晚年喜写蔬果,书宗柳公权,用笔挺拔。传世作品有《冷竹寒泉图》、《鸡鸣图》、《三秋图》。

7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