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取好名字 > 百家姓 >

百家姓谭氏起源及分布

时间: 婉玲 百家姓

“谭”姓源出有多说,当始出自古“谭”国,是系出于古帝“少昊”后裔族的姓氏,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姓氏谭的来源是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百家姓谭氏起源及分布,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百家姓谭氏起源及分布

一、出自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据《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古的后代,望出弘农,是为云南、贵州谭氏。

二、源自嬴姓。秦亡后,嬴姓为避战乱,其中一支迁徙至巴南,一支迁途队改姓谭。

三、源于姒姓,出自圣君夏禹的姒姓后裔。据史书记载,周朝初年周武王姬发大封诸侯时,将先圣的后代中一部分夏禹的姒姓子孙封于谭(今山东省章丘市),建立了谭国,为子爵,因此称谭子。(此来源基本属实,但不代表以上及以下全为虚假)

四、源于瑶族,出自瑶族始祖盘瓠,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万姓统谱》的考证,巴南(今云南、贵州一带)六姓有谭氏,自称盘瓠之后,望出弘农。史籍《姓谱》记载的“巴南大姓有谭氏”,在《万姓统谱》中也有记载:“巴南大姓有谭氏,碌瓠之后,望出弘农。”望出弘农的意思是指谭氏的望族居住在弘农郡,弘农郡即今河南以南、宜阳以西的洛、伊、淅川等流域和陕西洛水、社川河上流、丹江流域的地区。碌瓠也可写为盘瓠,又称盘王,是流传于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区瑶、畲、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英雄祖神。

谭氏人口分布如何

从明朝至今600年中谭姓人口由26万增到499万,增长了19倍多,谭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谭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重庆三省市,大约占全国谭姓总人口的44.8%,其次分布于广西、四川、湖北、山东、贵州、江西六省,又集中了谭姓人口的35.4%。湖南为谭姓第一大省,大约占全国谭姓的19.4%。全国重新形成了南起粤桂,北经湘鄂,西连川渝一片谭姓聚集区。在近600年期间,谭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尤其是流动方向由东部向华中、华北和四川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同时,向东北的移民已经成为重要的流动方向。

谭氏的郡望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定陶两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弘农郡: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戊辰,公元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王莽执政时期改名为右扶风。东汉初期复名弘农郡,东汉末年又因避汉灵帝名讳而改名为桓农郡。三国时期曹魏国再次复名为弘农郡。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国移其治到陕县(今河南陕县)。北魏时期又改恒农郡。北周明帝再改西恒农郡为弘农郡,还治弘农县(今函谷关)。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到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又复置,移治今河南省灵宝县北部,隋朝义宁元年(丁丑,公元617年)又移治到陕县。到了唐朝武德初年(戊寅,公元618年),弘农郡被彻底废黜。

谭氏的堂号

济南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善断堂:唐宪宗时候,谭忠为燕的牙将,受燕的派遣出使魏。恰恰这时朝廷派大军越过魏国去伐赵。魏牧田季安要兴兵,谭忠说:“不可!如果兴兵,就是对抗朝廷,魏的罪就大了。”季安采纳了他的话,按兵不动。谭忠又说服燕牧刘济出兵帮朝廷伐赵,连克赵城饶阳、束鹿。魏和燕都受到朝廷表彰,大家都佩服谭忠善断。

端洁堂:典自宋朝谭世勣。谭世勣,长沙人,字彦成。官至礼部侍郎。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次南下,逼宋钦宗幸其营,谭世勣为随驾大臣。张邦昌僭位,责令出仕,谭世勣称疾不出,绝食而死。后赠端明殿学士,谥端洁。后人用“端洁”作为堂号,以纪念这位节操高洁的谭氏先人。

此外,还有六升堂、双桂堂、壹本堂、源本堂、敦伦堂、敦本堂、思亲堂、善断堂、敬爱堂、福荫堂、笃亲堂、焕荣堂、念本堂、文元堂、端平堂、怀裕堂,等。

谭氏的历史名人

谭夫吾:(生卒年待考),著名战国时期吴国人物。

谭 峭:(生卒年待考),字景升;泉州人(今福建泉州)。著名五代时期道教学者。

谭 纶:(公元1520~1577年),字子理,号二华,江西宜黄谭坊人。著名明朝军事家、抗倭名将,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著有《谭襄敏公奏议》、《睹物寓武》等。

谭元春:(公元1586~1637年),字友夏;湖广竟陵人(今湖北天门)。著名明朝文学家,与钟惺同为“竟陵派”创始者。

谭 拜:(生族年待考),满族,他塔喇氏;满洲正白旗人,世居查昆木()。著名后金时期将领、大臣。其父他塔喇·达音布事太祖,仕至都统。谭拜少时即从征伐,累管兵部吏部尚书,加世职二等男爵。

谭廷襄:(公元?~1870年待考),字竹崖;浙江省山阴(今绍兴)人。著名清朝大臣。谭廷襄是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郎中、顺天府尹、刑部侍郎等职。

谭绍光:(公元?~1863年待考),祖贯广东南海里水村兴义坊,广西桂平人。著名太平天国慕王。

谭嗣同:(公元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又署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通眉生;湖南浏阳人。著名清朝改良派政治家、思想家。其父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

谭鑫培:(公元1847~1917年),原名谭金福;江夏人(今湖北武昌)。著名近代京剧表演艺术家和戏曲革新家。谭鑫培自创“谭派”,被誉为清朝“同、光十三绝”之一。当时有“无腔不学谭”之说。谭鑫培的代表剧目有:《定军山》、《阳平关》、《南阳关》、《太平桥》、《战长沙》、《当锏卖马》、《桑园寄子》、《碰碑》、《乌盆记》、《镇潭州》、《王佐断臂》、《南天门》等。


7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