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的介绍
大家应该都带有听过火把节,但是可能很多人对于其节日的细节都不熟悉,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是彝族火把节的介绍,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楚雄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的年节,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中国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也是中国火把节最流行、最隆重的地区,2005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981年5月2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议案,确定“火把节”为彝州的法定节日,1986年,“火把节”作为彝州的法定节日正式列入《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从1983年起,正式由州、市政府主导每年轮流在楚雄鹿城举办欢庆火把节活动,自此,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火把节成了楚雄州最隆重、最盛大和最富有民族特征的传统节日。
节日介绍
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的年节,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楚雄火把节的盛况可与过年媲美,世界各地的眼光都被吸引了过来,随着火把节的知名度稳步提升,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将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1981年5月25日,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议案,确定“火把节”为彝州的法定节日,1986年,“火把节”作为彝州的法定节日正式列入《楚雄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2005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1983年起,正式由州、市政府主导每年轮流在楚雄鹿城举办欢庆火把节活动,自此,以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火把节成了楚雄州最隆重、最盛大和最富有民族特征的传统节日。办好彝族火把节,目的是为了弘扬和传承彝族文化,展示楚雄魅力,繁荣节庆文化,推动楚雄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跨越发展。
彝族火把节的介绍
第一天:迎火
火把节第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羊杀猪,以酒肉迎接火神。夜幕临近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后,儿孙们从老人们手里接过火把,先照遍屋里的每个角落,再到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过去,用熊熊烈火驱魔除灾。
第二天:颂火
第二天可以说是西昌火把节的高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傍晚时分,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巨型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烧红天空。
第三天:送火
送火是西昌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之时,各家各户会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
西昌火把节是我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更是彝族一笔宝贵的财富。想要感受彝族风情,领略火把节的美丽,那就一定不要错过2016年的火把节。还等什么,赶紧来看看场地。
传说故事
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
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此后,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带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遗体并将其运送回家。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感人故事。从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过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传说故事
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
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一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便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没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传说故事
阿南公主的故事
大理一带,则有阿南公主的故事:“汉元封间,叶榆(今大理)妇阿南者,为酋长曼阿娜之妻。娜为汉将郭世忠所杀,欲妻南,南曰,能从三事当许汝:一做幕以祭故夫;一焚故夫衣,易新衣;一令国人皆知我以礼嫁。忠如其言。明日,聚国人,张松幕祭其夫,下置火。南藏刀出,俟炽,焚夫衣,即引刀自断其颈,仆火中。时六月二十五日也,国人哀之,每岁以是日燃炬吊之,名为星回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