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名网 > 热点资讯 >

2024冬至扫墓什么时间最好

时间: 思恩 热点资讯

2024冬至扫墓什么时间最好

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间

选择扫墓的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在天还没有亮或者是刚亮的时候亦或者是傍晚时分或太阳将下时,都是不可以去扫墓的。因为这个时候人的身体是抵抗力最弱的时间,是不利扫墓人的,一般是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间为好。

冬至扫墓的注意事项

1、不要去太过于偏僻的地方,因为是祭祖,所以是难免会去一些很少人会去的地方,最好是依据经常走的路线为主,切记不要在偏僻的地方踏青,一来是安全问题,而来就是容易会沾到一些邪气。

2、祭祖和扫墓还是要心诚则灵,对走路中或站立时遇到的坟,要有恭敬之心,不要用脚去碰墓碑,在这样的场所要用杨树庄重的态度去面对,不要嬉皮笑脸。其他邻居的墓碑前面不要随意触碰占据。

3、面对先辈的墓地,首先是要好好清理杂草,然后添上一些松土,并且扫除墓前的杂物,清洗下,墓碑。让整个墓地变得焕然一新,外观上更加饱满,心中默念,然后寄托希望,希望在九泉之下的先祖,能够保佑自己的后代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4、衣着要朴素,女性不需要涂脂抹粉,家人带上香烛以及供品,切记不可在墓前杀生。如要献花,以菊花为宜,可把花瓣剥散洒在坟碑前。

5、观察墓架和墓碑是否有塌陷和破裂,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请人来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6、在这之后需要把供品奉上,点燃香烛和焚烧纸钱。一般要率家人向自己的祖先三鞠躬后读祭文,以此来表达后人对逝者的缅怀之情。

7、离开之前需要点燃鞭炮,公墓区也可在指定地点燃放鞭炮。

8、全家人可扫墓后之后聚餐,以素食为主,延续吃馄饨、饺子、吃汤圆、吃红豆稀饭等习俗。

9、无论是烧纸钱还是点鞭炮,都要注意个人安全,并应注意防火,不要在火还没有烧完之前就离开,不然发生一些危险的事情,是没有办法及时解决的。

注:以上内容仅供休闲娱乐,不作任何用途或决策之用,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冬至扫墓有什么禁忌和讲究

1、不能拍照:扫墓是一件很庄重并且严肃的事情,这时候是不能拍照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大家扫墓的时候,最好心怀敬意,小心谨慎一点,拍照可能引来不好的气场,会损害个人将来的运势。

2、切记不要穿大红大紫的衣服:虽然去扫墓的人不会这样穿,但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本命年内衣可穿红色,这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并不冲突。

3、祖先的墓地,必定要好好清理杂草,添上松土,扫除墓前杂物,清洗墓碑。心中可默念,寄望九泉之下的先辈保佑后代富贵昌盛,清除干净对后代来说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4、冬至上坟的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天未亮或刚亮或是傍晚时分或太阳即将下落的时候,都不可以扫墓,因为在这个时候抵抗力最弱,不利扫墓人,一般是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时间是最好的。

5、去扫墓的人,如果是身体虚弱或病中或是额头发黑,则表示时运较低,这个时候不去扫墓最好;如果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或玉佛等护身符。

6、扫墓的路线是有讲究饿,去扫墓和回来的路最好不能重复的,不要走回头路,扫墓完成后离开的时候不要回头看。

7、扫墓完成以后,一般大多数人都会感觉身体有点气虚和乏力。建议回家之前去商场等人多的地方逛一圈,吸取一点人间的人气和阳气,或者去公共浴室泡澡去除身上阴气邪气,进入家门之前最好跨下火盆。用黄草纸烧一堆火,依次跨越。

8、墓地是阴灵的安居的地方,扫墓时不能跨过坟墓及供品,也不能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对附近的灵体构成干扰。更不能践踏别人家的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论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就会带一身的麻烦回到家。

9、冬至上坟的时候,辈分需要讲究,拜祭要分先后次序。依次为:父亲、母亲、长男、长女、次男、次女……以此类推下去。拜祭完毕以后,祭品让祖先祝福过,众人才能够吃祭品。最后当然要注意防火安全,待香烛点完后才能离开,不然就会造成危险。

冬至以后是不是白天越来越长

冬至以后白天变长。

冬至在每年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过了冬至太阳光直射点开始向北半球移动,白天逐渐加长,黑夜逐渐缩短。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在北方一直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但吃水饺最为常见。北方说到冬至首先想到的就是饺子了吧,冬至吃饺子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想想在寒风凛冽的冬日,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也是极好的。

每至冬至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的。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冬至吃饺子饺子可以是猪肉或牛肉、羊肉配上韭菜或茴香、大葱、西葫等作馅。冬至吃饺子,是纪念医德高尚的“医圣”张仲景。当然,在北方冬至吃饺子,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冬日进补的养生食俗。

52068